Search

咁啱見到林夕專欄出現「香港之歌」三連篇,忍唔住講兩句。見到好多人都努力縱向發掘歷史嘅感覺真係太爽。<...

  • Share this:

咁啱見到林夕專欄出現「香港之歌」三連篇,忍唔住講兩句。見到好多人都努力縱向發掘歷史嘅感覺真係太爽。

《獅子山下》的確唔係一首好歌,因為佢係麻醉藥,以錯誤方式詮釋及時行樂。咁辛苦離開華夏食人族領域,竟然火速忘記前事,以「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同「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呼籲大家將就生活,其實同而家嗰啲覺得香港已經有安樂茶飯食就唔好搞政治嘅藍絲係一樣癡線。黃霑豪氣干雲,隨手寫出「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但只求溫飽嘅人根本就冇理想,冇理想又有乜困難要突破,有乜敵人要畏懼?華夏氣息之濃烈,同陳雲恐怖程度相近,真係無謂多講。

林夕以「戰鬥格」三字形容《香江歲月》,係教緊香港民族認祖歸宗,因為由盧國沾到林夕再到我地,呢條line至係香港line。比起亂咁「拋棄區分求共對」,求其「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盧國沾著眼於華夏文化對人性已經造成嘅殘害,所以就算保得住條命,都仍然記住昔日嘅食人暴行,「逝去可以再奪/心要堅決/來換我他日喜悅」,講嘅係唔怕對方點偷點搶,都會以自己嘅努力重建一切。「莫以海角寄塵/虛耗光陰/浪費此處艷陽朗月」,其實同我成日講話要精進自身一樣,因為人生真係好短暫,而未獨立之前嘅處境又好危險,人一鬆懈,對方就會有機可乘——「用我香江歲月/傾我心血/掏我一切熱誠創業」一句,正係習慣掠奪他人成果嘅華夏食人族同香港民族嘅最大價值觀衝突。

避秦,唔係因為軟弱,而係因為想重獲自由。香港先民從來唔係只係識驚共產黨嘅人,而係因為反感華夏文化,決意奔向帝國邊陲,另起爐灶,繼續護苗。當一代人接一代人喺港英政府保護之下安全成長,毋忘前人艱難,勇敢反擊,就係應有之義。獅子山下精神只係講捱一捱就會有好日子過,但真正嘅香港精神係敢於改變,敢於重構,敢於扭轉劣勢,同林夕從《浴血太平山》之中抽取嗰句「勝負未定/決未認命」可謂如出一轍,而林夕對太平山嘅情有獨鍾,同我認為將來國家要喺太平山頂興建神社祭祀香港先民英靈嘅諗法可謂遙相呼應。

林夕欣賞盧國沾,我欣賞林夕。林夕同香港民族論述關係甚大,關於林夕思想,之後有排講,今晚係咁多。


Tags:

About author
反常合道,精進自身。
gnimmm.com
View all posts